Search

為什麼有時間差?

第一種狀況是檢驗量能不足,導致篩檢大塞車、確診延後檢出。
  • Share this:

為什麼有時間差?

第一種狀況是檢驗量能不足,導致篩檢大塞車、確診延後檢出。

去年四月的新聞顯示,亞利桑那州因為篩檢能量不足,導致官方數據嚴重落後實際情況。當時的美國人要症狀夠嚴重,才能篩檢,要求篩檢還得等上好幾天,從採檢到出現在官方數據上,時間差最長可以到八天。

第二種情況則是像指揮中心提到的,行政上的通報塞車。

美國疫情大爆發的時候,診所、檢驗中心、醫院檢測後要呈報給州政府,時間會有數天甚至數週不等的落差。

未來要觀察哪些數據?

正是因為確診人數這項數據問題很多,波士頓大學流行病學與全球健康學教授福克斯(Matthew Fox)建議,觀察數據的時候要同時看三項指標:確診數、陽性率(positivity rate)、死亡人數。

當篩檢爆單,單看確診人數就無法完全掌握疫情樣貌了。這時候,陽性率就成為重要指標,也就是陽性人數占檢驗人數的比例。

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,陽性率最好壓在5%以下。福克斯表示,如果大部分接受檢驗的人都是陰性,那就表示篩檢量夠用,官方也尚能了解精確的疫情狀況。相反地,如果陽性率超過10%,就要擔心了。「那意味著我們可能漏掉很多個案,而且篩檢做得不夠,不足以了解實際情況,」福克斯說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